永遠的金熊,永遠的尼克勞斯!
十二個月以前,Arnold Palmer(阿諾‧帕瑪)站在奧古斯塔的第十八洞的球道上,他正等著前一組選手完成果嶺上的推桿。面對這座距離不知道已經增加幾十碼「怪物」,七十五歲的帕瑪用一號木桿奮力一擊,小白球仍然無法到達果嶺。這位三屆冠軍的老英雄,在全場球迷的歡呼下,慢慢走向果嶺,接著以柏忌完成了生涯最後一趟人賽。[詳全文] |
老虎又變回老虎了!
奇怪,怎麼會這樣子呢?好端端在第十三洞果嶺上的一記老鷹推桿,對奧古斯塔再熟悉不過的Tiger Woods(老虎‧伍茲),竟然會讓小白球過洞不停,接著沿著下坡滾進果嶺旁的小溪之中。伍茲都當場露出不可思議的失望表情,可以想見隨伺在旁,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心裡作何感想?[詳全文] |
2005年美巡賽,充滿「水」的一年
美巡賽今年可以說是流年不利啊,截至上週為止舉行的十三場比賽中,竟然有七場因雨中斷。原本想說比賽拉到喬治亞州舉行的BellSouth Classic(貝爾南方菁英賽)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了,沒想到豪雨繼上週籠罩在TPC at Sawgrass(索桂斯巡迴賽球員球場),本週再度肆掠了TPC at Sugarloaf(塔糖巡迴賽球員球場),使得名人賽前的這場賽事又受到順延了。[詳全文] |
老怪物重現江湖
看在其他職業選手的眼裡,想必一定很羨慕高爾夫所擁有的環境,因為世界上很少有一場重要的職業比賽中,四十八歲的年紀還能打敗一群年輕小伙子,而且還是在極為惡劣的天候條件所拿下冠軍。Fred Funk(弗雷德‧方克)做到了,他在有第五大賽之稱的The Players Championship(球員錦標賽)打出全場最低桿,拿下職業生涯最大的一場比賽。[詳全文] |
歐巡賽橫跨亞巡賽,選手揚名的好機會
從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歐巡賽藉由購併像亞洲、澳洲、南非等巡迴賽事,儼然已經有世界巡迴賽的模式了。每年球季初,正當歐洲不太適合打高爾夫的同時,歐巡賽只好將戰場開拔到歐洲以外的個地區。雖然在歐巡賽的大舉入侵下,無形中壓縮了該地區選手的參賽權,不過在獎金規模和陣容深度的雙重提高下,無疑是揚名立萬的最佳捷徑。[詳全文] |
派瑞又開始了嗎?
派瑞確實又重返顛峰了,從他今年的各項數據來看,在各方面可說相當出色,其中開球成功率高達七成,完全擺脫去年老是上不了球道的困境。然而,最讓派瑞感到滿意的還是進攻果嶺球,似乎在換上全新的TaylorMade鐵桿之後,成功率也跟著提昇,目前以七成七五,高居所有美巡賽選手之冠,也難怪他能在難度十足的灣丘俱樂部能打出全場最低的桿數。[詳全文] |
雨神作弄,球員錦標賽陷入難產
正當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The Players Championship(球員錦標賽)時,老天可完全不賞臉,使得這場「第五大賽」被打得零零落落,四天的賽程最多只打了四十七洞而已。結果就在已經完成的比賽中,美國選手Joe Durant(喬伊‧杜蘭特)和英格蘭選手Luke Donald(路克‧唐諾德),兩人同以低標準桿十一桿暫時並列領先。[詳全文] |
達利任性,爆出破十桿數
看著John Daly(約翰‧達利)在Bay Hill Golf Club(灣丘高爾俱樂部)「又一次」地展現讓許多人無法認同的任性行為時,不知道球場主人Arnold Palmer(阿諾‧帕瑪)心裡作何感想。這位外號叫作「浪子」的高爾夫選手,去年靠著Buick Invitational(別克邀請賽),正式回到美巡賽的冠軍行列中,原本大家以為他會從此改性,不過達利的「隨性所至」顯然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詳全文] |
美巡賽的出場費爭議?
一場職業高爾夫比賽中,誰能贏得比賽固然重要,因為這是每一位球迷的期待,但看在贊助商和主辦單位眼裡,哪些選手,或者說應該有多少一流選手會前來參賽,似乎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為什麼呢?花了四、五百萬美元贊助一場美巡賽,結果一個知名選手也沒有,試問這會激起多少的媒體焦點呢?當然更直接影響到現場的票房以及其他商業邊際效應。[詳全文] |
強者恆強,二線選手靠邊站
美巡賽臥虎藏龍,總是會有一些選手在某些比賽突然竄升至領先榜,擊敗賽前最被看好的選手,意外地拿下冠軍。然而,今年美巡賽已經進行了十一場,除了原本就沒有大頭參加的Chrysler Classic of Tucson(土桑克萊斯勒菁英賽)之外,其他十場竟然全都是由名將拿下最後的冠軍,使得2005年季初的美巡賽,形成了頂尖高手完全主宰的現象,而所謂的二、三線選手最多只有屈居第二的位置。[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