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歸老,尼克勞斯闖進紀念日高球賽後二回合
The Memorial(紀念日高球賽)畫下句點,Ernie Els(厄尼‧艾爾斯)以四桿之差拿下今年第二座美巡賽冠軍,這當然是轟炸機最值得可喜可賀的日子,不過對於主辦人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來說,能在第四回合打出低於標準桿一桿,多少讓自己感到絲絲的欣喜。[詳全文] |
尼克勞斯要退休了嗎?
曾經風光過的事業,等到要放下的那一刻,才發現這實在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感情。對於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來說,他當然可以輕鬆搭乘著私人飛機飛往每一場比賽,而主辦單位和現場觀眾也會張開雙臂歡迎著金熊的大駕光臨,可是球場上的表現卻不斷推擠著他對高爾夫比賽是否繼續執著下去的心理。[詳全文] |
後索倫絲坦時代,韓國選手準備接班?
邁入二十一世紀的LPGA已經愈來愈混亂了,說它是屬於美國人的女子巡迴賽,實質上一點都不像,因為從獎金榜領先榜上怎麼看都不搭調。如果說它是國際型的女子巡迴賽,似乎還說的過去,不過再仔細一看,獎金榜前三十的名字,幾乎有三分之一是不同於歐美名字的慣用拼音。當然這絕對不是台灣,也不是中國,而是發音跟我們有點像的韓國名字,所以LPGA似乎愈來愈像是在美國舉行的韓國女子巡迴賽。[詳全文] |
十四歲的魏聖美,挑戰2005年名人賽
相較於在穩住LPGA球后地位後才挑戰美巡賽的Annika So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人小志氣高的韓裔美籍選手魏聖美,個人的高爾夫願望似乎不僅僅是打一場Sony Open(新力公開賽)就可以滿足。這位現在還在讀九年級的十四歲女將,除了唸書之外就是專心練球,準備爭取明年的名人賽參賽資格。[詳全文] |
怪老頭球季,蔓延至冠軍巡迴賽
想來想去,職業運動中真的沒有其他項目比高爾夫的生命週期來得長,即使年過五十,仍然有機會參加獎金相當優渥的冠軍巡迴賽。照理講,剛從美巡賽或其他巡迴賽「退休」下來的選手,在轉進冠軍巡迴賽的前幾年,通常是最具主宰力的黃金時期,不過今年的冠軍巡迴賽卻出現了不一樣的味道。[詳全文] |
世界球王之爭,看來並沒那麼容易!
2002年六月,當Tiger Woods(老虎‧伍茲)成為貝斯佩吉黑球場唯一打出低於標準桿的選手時,他在世界排行榜上的平均積分為17.06,領先第二的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高達6.01分,而第三位的Ernie Els(厄尼‧艾爾斯)甚至離他還有9.49分之多。伍茲穩穩地坐住這個位置,有人甚至大膽預言,即使他連續兩年不參加比賽,也很難有人可以憾動既有的球王寶座。[詳全文] |
艾爾斯,再來一座四大賽?
艾爾斯當時在練習果嶺上的神情成為今年名人賽另一隅心情的寫照,對照去年英國公開賽Ben Curtis(班恩‧寇蒂斯)以低於標準桿一桿作收後,在休息室中觀看電視轉播時的忐忑與起伏,接著Thomas Bjorn(湯瑪斯‧碧陽)送了份大禮,米克森則硬生生地從艾爾斯手上拿走了綠夾克。[詳全文] |
澳大利亞,僅次於美國的高爾夫強國
美國是高爾夫第一強國,看著每年美國選手都要忙著跟各國聯軍打萊德盃和總統盃,而且總是能夠略居上風,就知道其實力一流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再看看最具指標性意義的世界五十大,美國選手就佔了二十八位,即使萊德盃或總統盃改成美國隊力戰各國聯軍,帳面上贏面還是比較大。[詳全文] |
高於標準桿九桿,蒙哥馬利生涯大挫敗
在高球事業一直不見起色的情況下,在有歐洲球員錦標賽之稱的Deutsche Bank-SAP Open(德意志銀行SAP公開賽)中,Colin Montgomerie(柯林‧蒙哥馬利)又面臨到職業生涯最難熬的窘境。隨著兩回合打出高於標準桿九桿後,他草草結束這趟海德堡之行,同時也坦承婚姻問題確實影響了他在球場上的表現。[詳全文] |
派瑞的2003年夏日狂想曲
雖然說冠軍常是媒體焦點的所在,但有時候話題明星似乎永遠比最後的贏家來得重要,而且容易讓人記得。試著回想Annika Sorenstam參加Bank of America Colonial引起熱烈討論時,究竟是誰得了冠軍呢?姓氏老是讓人和澳洲選手Craig Parry(葛瑞‧派瑞)搞混的Kenny Perry(肯尼‧派瑞),使得派瑞等於殖民地高球場,似乎就是搭不起來。[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