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俱樂部靈魂人物-駐場球師
征戰世界各地高爾夫巡迴賽的職業球員,終日在高球場拼鬥、決定輸贏。隨著年華老去,光輝戰功只能高懸牆上,英雄終有落幕時分。美國好手「金熊」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大白鯊」澳洲高球名將Greg Norman(葛瑞˙諾曼)….等,這些擁有全球知名度的國際球星,還可以運用他的知名度轉行設計高球場、參與球桿的開發設計。[詳全文] |
什麼球都要會打的高球教練
我的高爾夫啟蒙老師是陳金獅先生。陳老師在台灣高球界有「台灣高爾夫之父」的美譽。受教於陳老師的指導,對我在高爾夫的成長過程,影響非常大。至今,遇到某些高爾夫疑問無法解決時,我還是以陳老師當年給我的教誨,來解決這些疑思?說也奇怪,這些問題經常就迎刃而解了。[詳全文] |
如何成為高球職業教練
回想高爾夫球運動的這學習過程,感覺十分辛苦,不過這樣辛苦後的回憶,點點滴滴卻是實在十分有趣。由於,輸了生平的第一場比賽。不甘願又自傲,影響年幼的我,讓我就此踏入高球界,至今驀然回首,已經二十年了。[詳全文] |
高球技巧指導員Couch Pro職業教練
2002年的台灣有一百一十四座高爾夫球練習場。每一座高球練習場,總有幾位職業高球教練駐場指導,高球教練唯一的工作,就是指導初學者高爾夫入門動作與揮桿技巧教授。不過,由於國內職業高球教練認證制度有多種版本,至今,尚未有權責機構可以出面整合。因此,國內高球練習場幾乎都還是處在山頭林起的階段。[詳全文] |
高球明星Tour Pro巡迴賽職業選手
Tour Pro巡迴賽職業選手。參加職業高爾夫比賽賺取獎金的職業球員。在高爾夫世界裡,職業球員是擁有極緻球技的專業人士,我們通常稱呼這些人士為職業球員或是職業選手。為了吸引世界一流高球球員參賽舉辦職業高球比賽的單位會以高額獎金來吸引明星級人物參賽。[詳全文] |
漫談高爾夫PRO族
通過巡迴賽選手資格,只不過代表個人的揮桿技術與球場成績,可以參加這個巡迴賽的參賽資格,並不代表你可以贏得冠軍,如果要參加別級巡迴賽,還是得重新參加資格選拔。對高爾夫眾多問題,所回答的答案,也不一定代表真理,應該說通過巡迴賽選手資格後,你的修練才正式進入門檻,路還長的很。[詳全文] |
加速並便利的行銷通路
自從1999年5月18日成立羅開高爾夫網站;由於是第一家進入網路世代的高爾夫業者。幾年的努力下,上網率達到一天數萬人次,羅開高球電子報的訂戶也超過一萬多人;這樣的結果讓羅開公司的行銷人員感到網路行銷的威力,也讓我首次感覺到行銷未來的新通路。[詳全文] |
高雄球友、台北網站、嘉義球帣
十五歲開始打球,因此,小白球對於我而言就像是身體的一部份。電腦就不同,一直到前幾年,這個新科技都還是挺陌生的一種辦公室工具。而網路對我而言更是無法形容的一種恐懼,怎麼說?因為它似乎看得到,又看不清楚。要是用小白球的邏輯去分析,電腦像球桿,網路就像是盲洞。[詳全文] |
結合專長,路可以無限寬廣
高爾夫的教學在台灣從未系統化,總是由打得比較少桿的人,以職業選手資格,在個個練習場或高球場,以單堂、單點的方式教學。學生到底能夠學到什麼?是否懂得避免運動傷害?都沒有定數。如果他自己苦學成功,那學生大概不「苦」練也難。[詳全文] |
電子桿弟─高爾夫球車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球場,因為桿弟人員招募不易、訓練工作繁瑣與人員管理困難,漸漸地都以電子桿弟-高爾夫球車,來取代球場的人員服務;如果,你曾經到過歐、美、澳地區球場打球,你可以發現當地球友,都是使用高球車來載運球袋,這種狀況在當地幾乎是一件常事。[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