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斯,一試中狀元
自從九零年代的Nick Faldo(尼克‧佛度)已後,英格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頂尖的高爾夫選手,當然,過去兩年被視為英格蘭希望的Justin Rose(賈斯汀‧羅斯)也具有一定的實力,只是人氣近來有點退潮。另外若論最近在高壇的知名度,2004年年底登上美巡賽Q-School狀元郎寶座的Brian Davis(布萊恩‧戴維斯),或許將會更令人期待。[詳全文] |
蓄積火候,歐伯霍瑟準備向前邁進
那是Arron Oberholser(艾隆‧歐伯霍瑟)兩年來最接近美巡賽冠軍的一次,而且還是一場匯集頂尖選手的美巡賽大賽,陣容之強稍遜於四大賽而已。歐伯霍瑟展現極佳的身手,他擊敗了Tiger Woods、也打敗了後來成為世界球王的Vijay Singh(維傑‧辛),至於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Davis Love III(戴維斯‧洛夫三世)等人也都是他的手下敗將。[詳全文] |
東京鐵塔青木功,榮獲2004年名人堂
每到年底,除了各大巡迴賽的個人獎項之外,最讓人矚目的焦點就是世界高爾夫名人堂。今年,亞洲選手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日本一代名將青木功靠著個人的國際聲勢,成為史上第一位入選名人堂的日本男子選手,與他同期的還有美國選手Tom Kite(湯姆‧凱特)、黑人選手Charlie Sifford(查理‧席佛德),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女子業餘選手Marlene Stewart Streit(馬蘭妮‧史都華‧史崔特)。[詳全文] |
黑人選手席佛德,突破美國高壇的種族歧視
我們印象中的高爾夫不是個溫文儒雅的運動嗎?沒錯,但這只存在於白人的世界之中,至於有色人種想要打進這個世界之中,在幾十年前的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其是粗暴的文明,那是再貼切不過了。然而,Charlie Sifford(查理‧席佛德)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反對他的大體制。六十多年後,他繼史上第一位美巡賽的黑人選手之後,再度入選World Golf Hall of Fame(世界高球名人堂。[詳全文] |
黑珍珠登峰造極,維傑辛再現高壇驚奇
這一刻,隨著一年九場冠軍,以及創紀錄的千萬美元獎金,再也沒有人可以跟Vijay Singh(維傑‧辛)搶年度最佳球員的個人榮耀了。這位來自南太平洋小島的斐濟選手成為2004年的最大贏家,尤其是他在四十一歲所創下的輝煌成就,絕對可以幫他擠進偉大,甚至若干年被喻為傳奇性的選手之一了。[詳全文] |
史特恩,來自南非的年輕種子
職業巡迴賽雖然現實、殘酷,但總是充滿著希望,即使球季只剩下一場比賽,只要擁有參賽資格,就有鹹魚翻身的機會。來自南非的Richard Sterne(理查德‧史特恩)再一次印證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他在馬德里享受到職業生涯最愉快的一週,不但拿下第一座歐巡賽冠軍,同時也確保了兩年的參賽資格。[詳全文] |
睽違多年,美巡賽的另一個帕瑪
Palmer(帕瑪)的名字終於再度登上美巡賽的冠軍榜了,只是今天這個帕瑪並不是Arnold(阿諾),而是年輕好幾十歲的Ryan(萊恩)。當然,這兩個帕瑪可沒有任何親戚關係,不過這也讓Funai Classic(船井菁英賽)多了點有趣的話題。[詳全文] |
沙巴提尼,急起直追的南非人
隨著Ernie Els(厄尼‧艾爾斯)和Reiteif Goosen(瑞提夫‧古森)近幾年來的優異表現,南非在世界高壇的版圖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帶領了更多的同胞選手站上世界舞台。現年二十五歲的Trevor Immelman(崔佛‧伊梅爾曼)是最佳的例子,而去年和他搭檔拿下世界盃的Rory Sabbatini(羅瑞‧沙巴提尼),如今也在美巡賽展現得極為穩健。[詳全文] |
愈挫愈勇,艾倫告別資格賽
無庸置疑,美巡賽挾帶著龐大的商業利益,自然吸引各大贊助商的荷包,不過高額的獎金畢竟只流向幾十人的身上而已。對於像Michael Allen(邁可‧艾倫)這樣的平凡選手來說,豐厚的獎金終究只是在眼前一晃而過的誘惑而已,心裡想拿,但實際上卻拿不到。[詳全文] |
有其父必有其子
美國高壇的父子檔不在少數,不過能在同一場比賽先後封王,還真的是前所未見。然而,Chrysler Classic of Greensboro(葛林波羅克萊斯勒菁英賽)結束後,Geiberger(甘伯格)家族卻完成了美巡賽史上的第一段佳話。Brent(布蘭特)在這場比賽最後打出低於標準桿十八桿的二百七十桿,以兩桿之差拿下生涯第二座冠軍。[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