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亞巡賽:共站制度好嗎?
職業高爾夫比賽的共站(co-sanctioned)很有意思,明明是A巡迴賽的行程,一旦總獎金成長至一定水準,規模較大的B巡迴賽當場撿現成便宜。說好聽一點,這叫做雙巡迴賽共同認可,增加彼此選手交流,對較低階程的巡迴賽選手更是絕佳跳板,不過講難聽點,根本是強吃弱的「併購」,影響原本會員權益。把共站制度發揮得淋離盡致的莫過於歐巡賽,原本只是歐洲的區域巡迴賽,逐步往週邊擴張,形成類似世界巡迴賽的概念,如今比賽遍及全球[詳全文] |
誰不想當球王?年度最佳球員也心動了!
自從Tiger Woods(老虎‧伍茲)在1999年年初幹掉David Duval(大衛‧杜瓦),重新掌握世界高壇老大以來,除了Vijay Singh(維傑‧辛)靠著單季九勝,一度盤踞球王寶座三十二週之外,大部份選手大概只有老二的念頭了。然而,隨著老虎落難2010年,即便Lee Westwood(李‧威斯伍德)確定會登上年終球王寶座,但過去一些頂尖選手不太敢想的世界第一,看來隨時有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詳全文] |
獎金王身價:美真的不如歐嗎?
歐巡賽選手今年在共站的八大賽大有斬獲,加上美巡賽又少了一枝獨秀的超級明星,使得歐巡賽的獎金王收入,有史以來首度超越美巡賽。當然,這一切還是拜杜拜追逐戰的額外一百五十萬美元獎賞所賜,要是美巡賽也把聯邦快遞盃的千萬美元列入的話,歐巡賽顯然又要甘拜下風了。凱默爾的獎金王身價,折合美元約為五百三十五萬餘元,也打敗美巡賽Matt Kuchar(馬特‧庫查)的4,910,477美元。[詳全文] |
高球春秋戰國時代,逐鹿中原各憑本事
男子高球界「韓」風冷颼颼,女子更慘!LPGA這幾年,基本上就像是韓巡賽,美國的LPGA年終獎金后是崔蘿蓮(Na Yeon Choi),世界球后則是申智愛(Jiyai Shin),前一週封關的女子日巡賽,更由日巡菜鳥安宣柱(Sun-Ju Ahn)輕鬆摘得年度球后,寫下新頁。還好,咱們的曾雅妮靠大家幫忙【宮里藍(Ai Miyazato)和申智愛提前淘汰,而Cristie Kerr(柯瑞絲提‧可兒)和崔蘿蓮又未能攻上冠軍榜)】,成功守住年度最佳球員[詳全文] |
亞巡賽的隱憂
短短兩年之間,亞巡賽從2008年高達三十場比賽的盛況,到今年驟減為二十一場,面臨自2004年改組以來的最大困境和危機,一切顯然跟兩年前崛起的同一亞洲有絕對的關聯。亞巡賽於1995年開張大吉,成為亞洲地區繼日巡賽之後,第二個具備規模和擁有世界排名積分的巡迴賽。2004年,選手所組成的團隊接掌營運,此後擴大與歐巡賽合作關係,獎金和場次規模逐年成長,百萬美元級的賽事愈來愈多,因而創造出單季身價超過一百四十萬美元的獎金王,亞巡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詳全文] |
各大巡迴賽獎金王、后之爭,韓國人已鍍三「金」!
韓國人強勢包辦廣州亞運的四面高爾夫金牌,這個結果才出爐不到二十四小時,他們又提前拿下亞巡賽和日本LPGA的「金牌」。年僅十九歲的盧乘烈(Noh Seung Yul)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亞巡球王,而第一年打日本LPGA的安宣柱(Sun-Ju Ahn),也在横峯櫻(Sakura Yokomine)未能奪冠的情況下,確定稱霸日本女子高壇。同一亞洲的球王則要在十二月十二日落幕,目前領先者也是韓國人。去年在PGA錦標賽扳倒Tiger Woods (老虎‧伍茲)的梁容銀(Y.E. Yang)[詳全文] |
賈西亞之後最強菜鳥,但馬納塞羅年紀更小
一字頭的Young Gun風繼續吹拂著國際主流巡迴賽,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先是去年日巡賽的獎金王被十八歲的石川遼(Ryo Ishikawa)攻陷,今年則輪到十九歲的盧乘烈(Noh Seung Yul)表態,提前登上亞巡賽獎金王寶座。同時間,另一顆一字頭的明日之星Matteo Manassero(馬提歐‧馬納塞羅)也在歐巡賽嶄露頭角,而且還展現出生之犢不畏虎的霸,未滿十八歲的他已經嘗到歐巡賽冠軍的滋味。[詳全文] |
老虎「空手」球季?下月初還有最後機會!
2008年的托瑞松林美國公開賽,帶著一拐一拐的步伐,Tiger Woods(老虎‧伍茲)還能在多打十九洞後贏球,霸氣是如此不可一世。即使後來傷停休兵了八個多月,但當他回到圍繩內後仍勢如猛虎,迅速把其他人甩在腦後,老虎依舊是老虎。想想看,如果當時提出老虎王朝即將鬆動的見解,那是多麼可笑。那個球季,伍茲未能拿到任何四大賽,不過在JBWere Australian Masters (澳洲名人賽)創下單季第七勝,聲勢達到極點,只是隨後的一起意外,改變了高壇生態,也改變了伍茲的命運。[詳全文] |
僥倖?實力?更多是機會!
全世界大概沒有一項職業運動能像高爾夫一樣,無論高矮、胖瘦、老少,起碼都有機會在巡迴賽內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拿下冠軍。以同屬個人性質,四大賽獎金規模也不遑多讓的ATP網球巡迴賽作比較,你會發現職業高爾夫選手掙錢的地方不但更多,生命週期更長,一般比賽的報酬也優渥不少。重要的是,只要是某場比賽的其中一員,或許是從資格賽打上來的,即使是四大賽,再怎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有可能寫下驚奇。[詳全文] |
唉!生不逢時…
如果沒有Tiger Woods(老虎‧伍茲),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口袋中的大賽(Major)冠軍可能不僅四座,Ernie Els(厄尼‧艾爾斯)應該會比三座還多,許多像Colin Montgomerie(柯林‧蒙哥馬利)、Sergio García(瑟吉歐‧賈西亞)、Miguel Ángel Jiménez(米格‧安哲爾‧希梅尼茲)、 Thomas Bjørn(湯瑪斯‧碧陽)等歐洲名將,早就嘗到大賽冠軍滋味。[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