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盃淪為「雞肋」表演賽?
相隔十七年,總統盃重返加拿大的Royal Montreal Golf Club(皇家蒙特婁高爾夫俱樂部),當年幫助球隊拿下最多分數的地主球星Mike Weir(麥克‧威爾),這回升格為隊長,並特別挑選Corey Conners(柯瑞‧康諾斯)、Taylor Pendrith(泰勒‧潘德瑞斯)和Mackenzie Hughes(麥肯錫‧修斯)三位同胞小老弟加入陣營,但再次不敵眾星雲集的美國隊,苦吞十連敗。[詳全文] |
霍伊各兄弟的丹麥任務
三年前此時,Rasmus Højgaard(拉斯莫‧霍伊各)勇奪瑞士站的Omega European Masters(歐洲名人賽),接著早幾分鐘出生的哥哥Nicolai(尼克萊),榮登DS Automobiles Italian Open(義大利公開賽)冠軍寶座,不但締造兄弟連兩週贏得世巡賽的驚奇故事,這對長相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開始帶動職業高壇的「丹麥效應」[詳全文] |
選手收入不如桿弟!
如今四、五十歲的許多成名高爾夫選手,看到目前職業高壇的金錢盛況不免要稍稍感嘆,為何自己不晚生幾年,更別提Tom Watson(湯姆‧華生)之類的早期人物,美巡賽生涯累積八座大賽在內的三十九勝,卻僅僅累積11,081,140美元的戰果,還不如暫以11,237,611美元名列獎金榜第三名的日本名將松山英樹(Hideki Matsuyama)。
[詳全文] |
聯邦快遞盃的首號種子魔咒!
聯邦快遞盃勝負關鍵為何呢?答案無疑是贏得多不如贏得巧,亦即要搶下冠軍翻倍至兩千分的季後賽,特別是今年移師至科羅拉多州Castle Pines Golf Club(城堡林高爾夫俱樂部)開打的二部曲-BMW Championship(寶馬錦標賽),只要週日下午高舉冠軍盃,即使積分排名無法超越世界球王Scottie Scheffler(史考提‧薛夫勒),至少能夠躍居五大種子行列。[詳全文] |
奧運高爾夫開放更多頂尖陣容?
高爾夫選手向來為個人成就和職業獎金而戰,其中四大賽被公認為最高殿堂,幾乎所有人從小目標就是長大後躬逢其盛,並贏得冠軍榮耀,甚至挑戰生涯大滿貫壯舉。顯然,奧運從來不是他們夢想中的畫面,直到2009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票選通過,才知道自己有一天竟能代表國家爭奪獎牌,然後在頒獎台上奏起國歌時感動地熱淚盈眶。[詳全文] |
「超級新人」出現率愈來愈高了!
看起來每隔三、四年才會出現超級新人,但艾伯格還在「新鮮期」中,Nick Dunlap(尼克‧鄧拉普)已經迫不及待要接班了,上週趁著頂尖高手爭奪英國公開賽之際,一舉拿下同期間進行的Barracuda Championship(巴拉庫達錦標賽),創下同一年先後以業餘和職業身份贏得美巡賽冠軍的歷史紀錄。[詳全文] |
這樣的直升門檻未免太高了吧!
相隔八年,終於有人要挑戰非會員累積足夠積分直升LPGA的超高難度門檻了,不過同樣來自亞洲的山下美夢有(Miyuu Yamashita),想要成為另一位朴城炫(Sung-hyun Park),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在剩下的兩場LPGA大賽-The Amundi Evian Championship(愛維養錦標賽)和AIG Women's Open(英國女子公開賽),至少繳出一張並列第二的佳績。[詳全文] |
招牌賽之於薛夫勒,猶如世錦賽之於伍茲
「如果他的推桿開始變好了,比賽就會變得很不公平。我從來不會希望任何對手身體不適,但如果他每週的推桿都這麼好,應該沒人可以打敗他。」這段話是Wyndham Clark(溫德漢姆‧克拉克)今年三月在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 presented by MasterCard(阿諾帕瑪邀請賽)輸給世界球王Scottie Scheffler(史考提‧薛夫勒)五桿後所做的評論,結果一語成讖。[詳全文] |
強者更強!
今年的美巡賽無疑是追求首勝者的快樂天堂,至今造就了八位菜鳥冠軍,Nick Dunlap(尼克‧鄧拉普)、Matthieu Pavon(馬修‧帕馮)、Jake Knapp(傑克‧克奈普)、Chris Gotterup(柯瑞斯‧哥特洛普)和Robert MacIntyre(羅伯特‧麥金泰爾)均是第一年取得正式會員資格的新鮮人,再再顯示美巡賽臥虎藏龍,每位選手都有實力贏得勝利。[詳全文] |
柯達會瘋狂到什麼境界?
LPGA史上只有五位傳奇人物曾經締造單季超過十勝的輝煌戰蹟,依序為Betsy Rawls(貝琪‧勞絲)、Mickey Wright(米琪‧萊特)、 Kathy Whitworth(凱希‧韋特渥絲)和Carol Mann(凱洛‧曼恩),但1970年代之後只有本世紀初傲視群芳的瑞典名將Annika Sö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2002年十一勝,2005年十勝,總計2001至2005年期間,瘋狂席捲生涯七十二勝中的四十三勝,包括七場大賽。[詳全文] |